零零看书 > 一路高升 > 第六十五章 君臣朝政

第六十五章 君臣朝政

翌日,天还未亮,万历皇帝早早就来养心殿上朝了,他看着下面跪着的黑压压一片的大臣,不觉睡意就上来了,他偷偷的用手掩嘴打了个哈欠,稍微轻松了点,昨日玩耍得太晚,以致误了睡眠时间,今日可不要出洋相才好。.org

万历看到冯保站在下方一动也不动,身体挺得笔直,脸上毫无表情,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,万历将眼神从他身上移开,一般情况下,他实在不敢和冯保正面对视,也不知为何,他贵为天子,却对一个太监有种莫名的恐惧,难道是小时侯受他管教的潜移默化吗?万历对冯保的感情,说不上是尊敬,还是憎恶,虽然他常常亲切的喊他一声“大伴”,但真实情况如何,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。

张居正和一众大臣都已到场,早朝在太监的号声中正式开始了。此时的万历还尚未亲政,坐在龙椅上只不过是象征性的,一切朝政大事都由张居正等几个大学士做主,其中重大的事情李太后也会给予意见,他所做的只不过最后签名盖章而已。正因为这样,他对这上朝感到索然无味,看着他们在下面争得面红耳赤,只觉得像在看场戏而已,仿佛和自己根本无关!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真正做主呢,他对此非常的期望,但太后经常说他经验尚浅,还需宰辅辅佐一段时间,否则会误了国家大事,他听了立刻哑口无言,对于国家大事,以及烦琐的朝政大事,他还真的说不上来,心底里,他还真的有点责备张居正,什么都不让自己尝试,那又怎么会知道对错呢?

正当万历昏昏欲睡时,下面的争辩声突然停止了,他抬起眼睛,却看见张居正笑眯眯的望着他,连忙坐直身子,整了整衣服,说道:“先生,你们结束了吗?”

“皇上,这是内阁批拟的奏折,您看一下。”张居正朝一边的太监看了下,他的手里捧着一大叠的奏折。

万历点点头,他知道这只是程序上的一个环节而已,明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,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,附本进呈皇帝裁决,称为“票拟”。明代宰相虽被废除,皇帝直接指挥六部、百司政务;实际上多半依靠“票拟”定夺,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的左右限制。不要说万历还未亲政,就算他真的掌握了权力,他对朝政不懂,也只有签字盖章批准的份。

“好了,朕知道了,你们还有其他事情吗?”万历对这样的上朝实在提不起一点兴趣。

“臣还有一事要奏。”张居正赶紧说道。现在皇上渐渐长大了,他见到皇上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。

“哦,什么事?先生请说。”万历感到奇怪,一般来说,但凡朝政大事,张居正事先不会和他说的,总是做好了才会送给他做最后的裁决。

“京郊通县县令在推行‘一条鞭法’的过程中被人举报存在严重的贪污受贿行为,我朝从太祖开国以来,就对贪污**深恶痛绝,采取了各种严刑峻法,但屡禁不止,现在此等恶行又有所冒头,如果不明令打压遏制,不仅对百姓造成的危害甚大,而且还会动摇朝廷的根基。”张居正的表情非常严肃。

“贪污**的确是十恶不赦的,朝廷对此也早就制定了响应的法令,先生就按大明律法上的规定去办好了,朕绝对赞同。”万历只好附和着说道。

“皇上,臣也是这个意思。但这件事情处理起来却有点麻烦,万一做得不好,恐怕会遭人口舌,引起对朝廷和皇上的非议,也会寒了读书人的心。”张居正仍旧不紧不慢的说道。

“那是为什么?难道还有难言之隐吗?”万历产生了一点兴趣。

“因为这个通县县令崔有富是个学富五车,才学过人的大才子,他虽然官职不高,但学生满天下,臣相信在场的诸位也有他的学生。因此这事万一是被人诬陷的,那就冤枉了崔县令,那天下读书人恐怕会对朝廷产生怨恨之心。太祖朝时,对贪污**刑法过重,很多冤案由此而生,难道不该引我们的警觉吗?”

“那依你说该怎么办?”

“臣以为应该派一个能干之人前往调查,务必查清事情的真伪,既不能冤枉一个对朝廷一片忠心的忠臣,也不能放过一个奸诈的贪官。”

“那先生一定有了合适的人选了吧?”万历心想张居正总不会叫他去挑人吧。

“臣认为这个人除了自身能力之外,一定要是个官场上的新人,因为如今的官场关系盘根错节、错综复杂,如果派一个在官场上厮混了几十年的人去,恐怕还没等结束他就同流合污了,或者碍于情面,不能深入调查,这些都是阻碍真相的因素,不能不多作考虑。”

“朕明白了,张先生果然想得周到,但是一时之间又上哪儿去找这样的人呢/”万历暗暗佩服张居正想问题的老到,自己果然还差得远呢。

“臣有一个人选,不知道他的名字皇上有没有印象了?”

“是谁?难道朕也认识吗?”

“杨振杨士奇,皇上曾经点过他为二甲进士,现在任翰林院编修一职。”

张居正的话一出口,顿时引来了众臣的一片议论,毕竟杨振这个名字在他们的耳中还是非常陌生的,他们都是朝廷重臣,杨振虽然小有名气,但对于他们来说听到了也只是随意一笑,根本不会记在心上的。不过,既然由张居正提了出来,又觉得此人来头不小,纷纷猜测他的来历。

“朕想起来了,先生觉得他能胜任吗?”万历其实比任何人都熟悉杨振,他不仅封了他一个锦衣卫千户的官,而且还秘密叫他调查机密事情,不过,在众大臣面前他没有表露出一丝惊讶。

“此人机敏过人,又才气横溢,进入翰林院的时间也不长,最主要的是,他对‘一条鞭法’也有深刻的理解,臣相信,派他去办理此事,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。”张居正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。

万历自然不会驳回张居正的意见,加之他对杨振也有由衷的好感和信任,派他去,如果能够立下功劳,以后自己可以更加放心的使用他,即使失败,那也是张居正识人不明,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到他身上。

“朕对先生推荐的人当然很放心,那就依先生的意思去办吧。”

“多谢皇上圣明,老臣立刻着人去办,相信不久就会有好消息。”张居正露出微微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