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无敌小农夫 > 第84章 金玉良言

第84章 金玉良言

中医延绵了几千年,福泽了整个华夏历史。

与中医种类繁多的医术相比,占同样重要位置的是中药材。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,同时也是产销大国,中药材在一些地方可谓俯拾皆是。

这样一来,不少地方都有了中药材交易中心,而蓉城则是我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。

走进宽敞明亮的交易大厅,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条宽阔的过道,两边全是气势恢宏,装修的金碧辉煌的药材店铺。

吴凡四下一打望,粗略的看了看,发现最当道的地儿,大多是经营虫草的,其他差一点的也是经营人参、海马、藏红花之类的名贵中药材。

宽广的过道左一堆,右一团的聚集了不少人,有衣冠楚楚的成功人士,还有很多衣着鲜艳的少数同胞们。他们或站,或坐,都将精神集中在那一根根细小,刚出土不久的虫草上面,偶尔咕噜两句,那是在讨价还价。

在旁边闲站了一会,听到的内容,让吴凡暗自咂舌。

用二十根虫草和一包香烟对比一番,你就会发现其到底有多昂贵。一根小一点,品相差的虫草也要二三十,贵一点的就要六七十了,超过一百的不在少数。一顿再少也得二十来根吧,这样两千块就没了。

果然,虫草是有钱人才能消费的奢侈品啊!

过道旁边每隔几米就是一个小巷道,里面是一个一个的小隔间,密密麻麻都是各类中药材,防风、白芷、柴胡、金银花等等,成堆成箱的码在一起,杂乱而又有秩序。

里间的隔断,与外面高大上的店铺,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

其实刚到药材市场时,就隐隐有一股奇异的药香,直往人的鼻子里扑。等踏入交易大厅后,那股中药材的混合气息就更加的浓郁,感觉怪怪的,吴凡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,反正也并不让人反胃或恶心呕吐。

赵海见吴凡对市场内随处摆放的中药材,很感兴趣的样子,也就来了谈性,毕竟国人就是好为人师。

他颇为感慨的说道:"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套路,药材行业同样不例外,它的门道很多,没有人带,要走很多弯路,交不少的学费。"

"在这一行,正所谓:师傅带近门,修行靠个人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,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,各有各的活法,不必去羡慕他人,做好自己就可以了。"

"你就说这冬花吧,它就要趁湿收购才行。等收上来后,先要挑拣,然后再晒、再烤。每晒一天颜色就会深一点,烤的时候一定要把握火候,要不然品相一变就会卖不上好价钱。"

作为一个从事了三十年中药材加工的人,他讲得头头是道,说得兴起,不经意就回忆起当年他初出茅庐时的场景,眼光中多了一丝深邃,唏嘘不已。

赵海的家乡在甘省东部,那儿地处黄土、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,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。

该地的气候是冬冷夏热,年温差很大,光照充足,太阳辐射强是它的最重要气候特点。这里的地土壤肥沃、疏松,有机质含量高,为当归、黄芪、党参等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从而成为这几样药材的地道产地。

可以说他从小就是在药材堆长大的,长大后也是从事药材行业。

然而,一说起当时艰难的创业过程,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,他还是话语中有些哽咽,热泪盈眶,感慨万千,有今天的成就,他流了多少的汗水。

年轻时候的赵海家境贫寒,他就凭着一股闯劲,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。

"那时候经常会走几十里路去收药材,连个自行车都没有,全靠两条腿,还得将收的药材背回来,一天下来背都麻了,但为了生存没办法,每隔一天就要那样跑一趟。下雨了就连滚带爬,没钱也舍不得坐车..."

回想起那时候的艰辛,赵海表面虽然云淡风轻,但略微颤抖的手,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。他抬起头望了一会天,最后总结性的说道:

"每个行业都要有恒心和吃苦的精神,才能取得成功。"

他顿了顿,又道:"在这一行里,要有药材的来源,能收到好货,最好是自己加工,品相、色度都要比其他供货商的好,但最重要的还是销路。"

"海哥,你的成长史还真是不容易啊,让我想起一句话来:成功没有偶然,只有必然。你有今天的成就,完全是拼搏而来的,你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!"吴凡翘起大拇指,真诚的说道。

他是真的佩服这种靠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的硬汉,赵海笑着摆摆手:

"没你说的那么厉害,我哪是什么英雄啊,一开始的念头,也不过就是想让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,也算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吧。"

说着,他泛指了交易大厅内数不胜数的小隔间一圈,道:

"其实吧,就拿这里的药材商来说,不管规模的大小,经营时间的长久,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,都是经历过风吹雨打,历经重重困难,才会有今天的成绩。大多数人都有深陷泥潭的时候,那些挺过来的,今天你就能看到,没挺过来的,人们早已忘了他们。"

赵海轻描淡写的点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,人们的眼里向来只会看到成功人士,其他失败、落魄了的,仿佛从来没出现过一样。

吴凡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认真的聆听前辈的经验教诲,不管他以后做不做这一行,这些历经风霜后,提炼而出的人生心得,都值得他好好的品味,对未来大有益处。

他是一个很好的听众,赵海说得也很开心,颇为欣慰。

这年头,整个社会如此浮躁喧嚣,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事,哪有心情去聆听别人的心声,能找到一个可倾听你过往的人,真不容易。

正在他们聊得火热时,交易大厅的门口,进来两个时尚的摩登女孩。

左边的那个,个头高挑,一身波西米亚风格的连衣裙,却留着一头齐肩的短发,休闲与干练,奇异的融合在一起,丝毫不让人觉得怪异。

右边的那个眼镜妹,表情严肃,手提公文包,亦步亦趋,将她的角色演绎的一目了然。(未完待续)